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

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汉字形体史

2022年04月15日08:46

南昌大学陆锡兴主持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汉字形体史》(项目批准号为:12叠驰驰070),最终成果为同名专_x0008_着。

该研究的目的是为“汉字演变史”提供汉字形体发展的历史。

根据形体发展的特点,该成果分出四条线来论述,古文字和篆文为一条线,汉隶和八分为一条线,草书为一条线,真书为一条线;四条线先后产生,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相互补充,形成繁花似锦的汉字形体发展史。

(一)古文字形体史

商周古文字_x0008__x0008_之发现与整理方面:包括甲骨文方面,有甲骨文发现与研究、甲骨文字_x0008__x0008_之形体特点;金文方面,先秦金文_x0008__x0008_之发现与研究、商周金文_x0008__x0008_之发现、商周族徽_x0008__x0008_之形体特点、书写体进入金文、金文齐整化。有关鸟虫书方面,论述如下:象形书_x0008__x0008_之流行、鸟虫书肇始及流行、奇幻_x0008__x0008_之象形书、云书为象形书_x0008__x0008_之基础、鸟虫书_x0008__x0008_之构造。玉石陶文方面,有先秦玉石陶文_x0008__x0008_之发现与研究、先秦玉石文字、先秦陶文_x0008__x0008_之发现与研究。战国文字内容丰富:战国竹简文字是近年的形体热点,该成果有战国帛书竹简_x0008__x0008_之发现和研究、战国简牍_x0008__x0008_之发现与整理、战国简牍_x0008__x0008_之发现与整理、楚简文字特点秦简牍_x0008__x0008_之发现研究。秦金石铭文_x0008__x0008_之发现与整理、秦_x0008__x0008_之陶文与封泥。有关先秦形体总论,有古文字形体_x0008__x0008_之演变、古文字_x0008__x0008_之形体特点、古文字_x0008__x0008_之讹变;从古文字发展看历史分期,特别辨别了一些概念,主要是籀文与秦篆、籀文与大篆、秦篆与小篆。

(二)篆文形体史

秦统一文字是形体史重要问题,分以下论述:战国时期_x0008__x0008_之文字异形、秦统一文字形体。汉代篆书的实用功能逐步丧失,保留礼义意义,发生了巨大变化。论述了汉代篆文从实用到装饰、简帛所见_x0008__x0008_之汉篆、汉代_x0008__x0008_之封泥、汉代_x0008__x0008_之瓦当砖文、汉代_x0008__x0008_之石刻篆文、汉代_x0008__x0008_之金文篆书。俗篆的特点是装饰性强,其中要点有:缪篆与曹熹篆、缪篆是和美_x0008__x0008_之篆、汉代印章文字与缪篆关系、缪篆用于私印、缪篆_x0008__x0008_之形体特点、曹熹篆兴起。传写古文是战国文字的变异,论述了传写古文、汉晋时代古文_x0008__x0008_之发现、《叁体石经》的刊造、科斗文与奇字、《说文》古文与叁体石经古文、古文_x0008__x0008_之今文本与隶古定、隶古文_x0008__x0008_之传布、卫包_x0008__x0008_之古文、唐以来_x0008__x0008_之古篆、宋代以来古文纂集、宋元以来古文兴起与古篆书法。俗篆在魏晋隋唐大行其道,内容包括俗篆盛行_x0008__x0008_之魏晋南北朝、魏晋以来_x0008__x0008_之篆文、东晋南北朝_x0008__x0008_之正篆与俗篆、唐代俗篆_x0008__x0008_之流行与正篆_x0008__x0008_之复兴、唐代前期流行俗篆。正篆的复兴始于李阳冰,至宋代逐步制度化,这方面内容有:李阳冰对正篆_x0008__x0008_之贡献、宋代以来正篆_x0008__x0008_之复兴、徐氏兄弟与《说文解字》、宋代崇尚正篆、迭篆_x0008__x0008_之结构、《说文》学昌明_x0008__x0008_之元明清篆书。

(叁)汉隶形体史

汉隶是出土文献上见到的隶书,内容有隶书_x0008__x0008_之产生、广义_x0008__x0008_之隶书和正史中_x0008__x0008_之隶书、隶书_x0008__x0008_之起源、汉隶_x0008__x0008_之分期与发展。汉代隶书主要在简牍和石刻上发现:汉代简牍_x0008__x0008_之发现和整理、汉代石刻_x0008__x0008_之发现与整理、汉代陶文_x0008__x0008_之发现、骨刻、铅券、漆器等其他铭文。汉魏时期形体十分复杂,朝廷与经师开始致力规范形体工作,内容有:汉魏经籍_x0008__x0008_之正字活动、《说文解字》规范隶书形体_x0008__x0008_之努力、《说文解字》为正字_x0008__x0008_之纲、《熹平石经》与《正始石经》、《熹平石经》始末、《熹平石经》字体_x0008__x0008_之特点、《熹平石经》《叁体石经》正隶_x0008__x0008_之首次实践、史书_x0008__x0008_之谜、史书_x0008__x0008_之种种推测、史书_x0008__x0008_之兴起、史书_x0008__x0008_之形体。

(四)八分形体史

八分是汉隶中较为特殊的部分,后人所谓的汉隶实际上就是八分。这部分论述有:汉代八分、八分书_x0008__x0008_之解释、何人为八分创制者、铭石书八分_x0008__x0008_之形成、八分_x0008__x0008_之形体、八分_x0008__x0008_之意义、承前启后_x0008__x0008_之魏晋_x0008__x0008_之八分、魏晋流行金针八分、昌盛_x0008__x0008_之西晋八分、变化_x0008__x0008_之中_x0008__x0008_之东晋南朝八分、衰落_x0008__x0008_之北朝八分、继承魏晋_x0008__x0008_之十六国分书、受冷落_x0008__x0008_之北魏八分、北朝后期八分_x0008__x0008_之复兴、盛极一时_x0008__x0008_之唐代八分、唐代八分_x0008__x0008_之分期、唐八分形体_x0008__x0008_之特点、宋元以来八分、宋代复古_x0008__x0008_之八分书、形体不古_x0008__x0008_之元明八分、明清二代八分书艺放异彩。

(五)草书形体史

内容分基本概念、形体特点论述,有草书_x0008__x0008_之形成、草书名称_x0008__x0008_之解释、广义_x0008__x0008_之草书与狭义_x0008__x0008_之草书、汉代草书_x0008__x0008_之结构特点、章草始末、章草名义_x0008__x0008_之辨、西汉时代章草_x0008__x0008_之雏形、传世章草_x0008__x0008_之形成、章草_x0008__x0008_之特点、章草_x0008__x0008_之流传、今草、今草_x0008__x0008_之来源、长沙东牌楼_x0008__x0008_之东汉今草、楼兰出土_x0008__x0008_之魏晋今草、今草形体特点、狂草。因为草书形体的特点,草书有不同一般的教学方式。主要的草书书有《草书礼部韵宝》到《草书韵会》、草诀歌_x0008__x0008_之流行、《草字汇》到当代的草字编。因为草书_x0008__x0008_之缺陷,人们曾经致力推广草书、草书标准化。

(六)真书形体史

真书基本概念有:真书_x0008__x0008_之起源及发展、真书_x0008__x0008_之特点以及有关_x0008__x0008_之名称。隶书形体发现促使人们重新认识真书。真书的出现时间在汉代、叁国魏晋开始占主流地位。南北分裂后,真书形体出现了一些变化,其内容有:汉魏_x0008__x0008_之河西真书、北朝真书_x0008__x0008_之发现、北朝铭刻真书、魏碑体_x0008__x0008_之发现与研究、元氏魏碑有、元氏魏碑特点_x0008__x0008_之形成、元氏魏碑_x0008__x0008_之创制、元氏铭石书_x0008__x0008_之衰微。唐代楷书是真书形体艺术的一个高峰,它有一个形成过程:盛唐楷书_x0008__x0008_之形成、东晋南朝真书、南北真书_x0008__x0008_之混同、隋代完备的楷书书法、唐代是楷书艺术_x0008__x0008_之高峰。行书是日常最有用的书体,它曾经引起了着名的兰亭贴真伪_x0008__x0008_之争。这方面的论述有:行书与兰亭论辩、行书_x0008__x0008_之含义、行书_x0008__x0008_之产生、行书_x0008__x0008_之特点、兰亭序辩论经过、兰亭论辩_x0008__x0008_之学术问题。别字是异体字,是一种有违于正体的现象,它的形成与政治制度、礼仪制度和文化程度都有密切关系。内容有:别字泛滥_x0008__x0008_之南北朝、北朝别体_x0008__x0008_之发现和研究、北朝碑别字_x0008__x0008_之形成、北朝别字_x0008__x0008_之延续、北朝别体字_x0008__x0008_之构造方式、敦煌文书的俗字_x0008__x0008_之特点、古今混同_x0008__x0008_之书风与武周新字、真书夹用篆字_x0008__x0008_之风尚、武周新字始末、武周新字辨伪、武周新字由来。隶变不仅是形体问题也是文字的综合变化,历来受到重视。该成果从多个方面论述这个内容:隶变是形体变革_x0008__x0008_之转折点、新发现材料促进了新探索、隶变_x0008__x0008_之方式、隶变_x0008__x0008_之两个步骤、汉隶与今隶_x0008__x0008_之变、字形多体制与今体_x0008__x0008_之协调、隶变是引起了文字体制_x0008__x0008_之变革。

别字泛滥对文字正常功能造成妨碍,唐代开始社会关心这个问题。最初是经学家的努力,提出了专_x0008_门学门———字样学。内容有:唐代的经籍文字_x0008__x0008_之是正、南北朝_x0008__x0008_之正隶俗隶_x0008__x0008_之辨、颜_x0008__x0008_之推父子正字观与刊正俗字活动、唐代五经文字_x0008__x0008_之辨正、《五经字样》与《新加九经字样》、唐代字样学、唐代字样_x0008__x0008_之先驱———《颜监字样》与《正名要录》、《干禄字书》_x0008__x0008_之问世、字样学_x0008__x0008_之正字作用。宋代是文字学昌明时代,也是形体标准化的重要时期,这方面论述:宋代经籍整理与近代正字_x0008__x0008_之确立、增篆_x0008__x0008_之蜀石经、北宋两体石经、小学家_x0008__x0008_之正字活动、字典成为字形_x0008__x0008_之准则、唐宋代以来手写体、宋代_x0008__x0008_之院体、明清_x0008__x0008_之馆阁体、唐宋以来楷书书法_x0008__x0008_之教学与研究。印刷术是中国对人类的贡献,它对近代正体字的形成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该成果论述了:印刷术促成了近代汉字形体标准,官府控制下_x0008__x0008_之经典书籍印刷,书坊逐利刊行为产生_x0008__x0008_之简俗字,从宋体到匠体,匠体字_x0008__x0008_之特点,匠体字为近代正体字形_x0008__x0008_之基础,活字印刷与印刷体_x0008__x0008_之标准化,扁体与长宋_x0008__x0008_之来源和使用,方宋、仿宋和黑体。

以上介绍可以看到该成果完整全面地阐述了汉字形体演变的历史。

该成果从内容安排来看,不是采用通常断代的方法叙述,而是分成四条线贯穿全文。各个章节中,除了出土材料介绍有类似的成果外,几乎都是独创的。大部分章节内容是新开辟的,如对于汉篆的论述,对魏晋篆文的论述,对曹熹篆的论述,唐代俗篆的论述,对正篆与俗篆的区别的论述;对史书形成的论述,八分形成的论述,对东晋八分的论述,对于唐代八分的论述;对草书形成的论述,对于草书教学的论述;对北魏铭石书的论述,对于隶变方式、步骤的论述,对于楷书形成的论述;对于用字八分形成的论述,对于印刷术促进汉字形体标准化的论述,对于各种印刷体的论述。这些都是以前形体研究所忽略的。只有这些章节内容的阐述才能勾连整个汉字形体发展的无缝连接。从基本概念看,该成果几乎重新认识了常见的名词,隶书、缪篆、鸟虫书、缪篆、云篆、魏碑、行书、章草、八分、史书等,这些概念经常使用,但是大多理解错误。究其原因或者是材料的限制,例如隶书,它是与篆书相对的一个概念,它的前半段是古隶、汉隶,后半段是真书(今隶),唐代_x0008__x0008_之前的隶书就是汉隶和真书。在汉代隶书就是通常使用的字体,八分则是一种装饰性的铭刻体。古人看不到汉代的实物,错把隶书等同于汉隶,造成一系列错误。又如章草,以前人们没有见过汉代的草书,把章草与汉代草书混合起来。实际上章草虽然汉代有萌芽,但是与汉草是不能等同的。再如唐宋院体、明代台阁体、清代馆阁体,它们是古代细书发展而来的较为规范的日用字体,它们注重实用性,为汉字正体字基础。现代从事书法创作者千方百计地贬低它们,是认识的错误。再如所谓的魏碑体,现在有人改成洛阳体、芒山体等,都不能正确标志它的内涵,该成果定名元氏铭刻体,可以区别于其他北魏铭刻体。再如东晋八分,它是从东汉八分发展而来的书体,具有八分的基本性质,在八分史上有很重要的地位;但是笔画形体上具有自己的特征,它不是真书,也不是简陋的书法。

该成果的方法上与众不同。

其一,注意把出土文字资料(包括新发现的传本文字资料)作为主要考察对象,二者结合,缜密研究。在利用出土材料方面,并不满足于已经发表的资料,笔者考察十多个博物馆,有的还去了多次,有些实物是没有发表过的,有些虽然发表过,但是是有差距的。这点非常重要。形体是直观的,浏览图片与观察实物收获是不一样的。

其二,文字学字体研究与书法学的形体研究相结合。传统文字学对形体研究偏重于字义与形体关系、注重文字结构的分析。书法学更加关心书写问题,关心各种字体的变化。两者可以取长补短,形体的演变是从笔画书写开始,最终形成各种形体。

其叁,全面整理历史记载的形体史名称,给长期争讼或者根本没有涉及的历史形体名称做出全面、合理的解释。强调实物与历史名称的对应关系十分重要,做一个譬喻,实物资料就像一个具体的人,而历史文献名称就是他的档案。只有充分地利用分析文献记载的名称才能发掘他的历史内涵。

其四,文字是复杂的文化形态,本项研究注意到形体发展史上的其他叁个因素。一是宗教民俗的神秘化造成的特殊形体,不仅渗透到实用的形体中去,也创造了独立使用的变形字体;二是书法是一种书写技术对美感的追求,促进形体完善和形体多样化,促进了某些字体的形成;叁是物质条件不同对形体发展的作用,铭刻、印刷等技术手段都会部分地改变形体,起到不同的作用。

汉字形体是汉字的物质形式,是汉字直观的形象,它有纷繁的形式和丰富的内涵。以前的类似着作,内容比较简单,涉及面小,无法满足有关学科、广大爱好者对汉字形体的知识的渴求。汉字形体是文字学的主要内容,是文字学的基础知识。该成果提供较为全面、系统的形体各方面的知识,可以成为传统文字学的专_x0008_门着作。汉字书法是世界特有的艺术形式,源远流长,融入了民俗观念、民族美学、民族文化。书法创作、欣赏都以形体为载体,人们了解汉字形体的历史,包括各种形体的概念、由来、特点,积极以历史形体作为书法创新的手段。该成果可以作为书法学方面的基本着作,从中获得素养和灵感,促进书法创新,发展书法理论。

汉字形体是日常接触的汉字形象,现代社会并不是只有当代通用字形,汉字历史形体会在各种场合出现,所以汉字历史形体并没有封存在古代,而是经常出现在当代社会。汉字历史形体知识不仅是文科研究的对象,也是一种公共知识。该成果无疑提供一种普及形体知识的公共读物。

(责编:王小林、黄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