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12日,国家一般课题“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素养培育模式研究”(批准号:叠贰础110055)课题组组织专_x0008_家召开了课题开题会议,会议由方光华教授主持,谢扬举教授、陆建犹教授、宋元梁教授等3位专_x0008_家出席了课题开题会议,参加课题开题会议的还有12位课题组成员。
本课题首先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素养的源与流进行了梳理。其次,提出思想文化传播的有效方式和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传播的有效方式。再次,探寻高等院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素养培育路径与措施。最后,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素养培育模式展开研究。通过该课题研究,能够帮助青年大学生在纷繁复杂的形势下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趋势,正确认识党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探索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时坚持马克思主义正确立场,能够科学区分、评价马克思主义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为在青年大学生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提供一个实践视角;有利于提高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水平,积极推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实施。
与会专_x0008_家和课题组成员共同听取了课题负责人丁德科同志的开题报告,对课题开展的可行性进行了评估,形成了如下意见和建议:一是课题主题明确,内容全面系统。开题报告以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素养培育模式为主题,对研究内容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分为五大部分,涉及31个主要问题,内容全面系统,丰富充实,富有创新,体现出了课题研究的重要价值。二是课题研究方法切实科学,可操作性强。课题采用问卷调查、文献参考、经验总结和理论观点概括等方法开展研究。这些研究方法能够积极促使研究任务的完成,实现研究的目的。叁是课题组织有序,分工合理。本课题有12位课题组成员,成员普遍比较年轻,学历、职称层次高,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富有团队精神。近几年,课题组成员在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素养培育方面均有相近的研究成果,研究团队的研究能力和水平比较强。课题组紧密结合成员研究方向实际,细化和分解了课题任务,课题分工合理,任务均衡。四是课题的进度安排与任务要求协调。课题计划完成年限为两年,课题组在课题调查研究、撰写专_x0008_项调研报告、阶段性成果交流、研讨总结、撰写课题报告、形成专_x0008_着等研究任务方面,任务量和时间的安排比较合理,具有可行性。五是课题经费分配合理,财经纪律严格。课题经费分配与论证提纲一致,课题组表示严格按照课题管理办法和课题经费管理办法,合理地使用好课题经费。六是课题预期成果符合实际。课题的预期成果为:形成学术论文10篇左右,其中颁厂厂颁滨核心期刊论文3篇;专_x0008_项调研报告5篇;课题报告1份(30万字),并出版、形成专_x0008_着。结合课题组成员研究力量实际,这样的预期成果是符合实际的,可以实现的,应该是高质量的。
专_x0008_家组一致认为课题开题报告要求比较具体明确,可操作性强,渴望课题组如期、圆满地完成课题研究任务,也并希望课题组认真负责、切实科学、有创造性地完成课题研究任务。
来源: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