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

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2011年度国家一般课题开题报告_x0008__x0008_之十六:“逆城市化”现象下大学生就业状况与补偿教育机制研究

——以冀、湘、皖叁省为例

2013年01月10日15:13

2011年10月19日,国家一般课题《“逆城市化”现象下大学生就业状况与补偿教育机制研究——以冀、湘、皖叁省为例》(批准号:BIA110074)课题组组织专_x0008_家在石家庄学院召开了课题开题会议,会议由高振环教授主持,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鲁忠义教授、石家庄机械化步兵学院心理教育研究中心王京生教授、石家庄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曲连坤教授3位专_x0008_家出席了课题开题会议,11位课题组成员参加了课题开题会议。

该课题主要采用实证研究方法,拟首先在河北、湖南、安徽叁省根据大学生农民工所从事行业、年龄、性别、居住分布、文化程度等各个因素,设计相关项目问卷,确定调查样本并开展实证研究;其次,本次问卷调查将围绕大学生农民工新群体的社会生活状况的有关范畴,对其生活状态、收入就业、职业提升、文化娱乐、社会交往、社会适应、社会支持度、生活满意度、主观幸福感等方面开展;再次,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辅_x0008__x0008_之以访谈法、个案分析等,分析大学生农民工身上集中反映出的问题,以探索现当代大学教育制度适合市场需要的培养机制,提出改善其所处困境的对策和方法,建议政府如何尽快建立新的社会资源分配机制,以通过均等的有吸引力的福利待遇体系,打破资源分配的不均衡的对策和方法,合理利用人才。

鲁忠义教授认为本课题选题准确,立意清晰。从目前的很多报道和现象来看,大学毕业生在职场的生存技能和心理承受能力远不如农民工,这就非常有必要对这一群体做一科学、严谨的调查研究,为大学教育和社会经济发展结构提供参考。文献准备充分,有前期调查的基础,确保了本课题能够深入开展。本课题开题报告论证充分,研究思路清晰,研究方案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组织和分工合理明确,研究队伍学缘结构、职称和年龄结构合理,便于课题研究的质量和进度。课题承办单位对课题研究给予了充分的支持并配套相应的研究经费,能够确保本课题深入开展。

鲁忠义教授建议将课题内容和研究方案进一步深入和分解,分阶段逐步呈现阶段性研究成果和最终研究成果。建议首先在河北省范围内按照课题安排完成研究方案的设计、实施和调研前期工作,并根据调研的相关情况及时修正问卷问题和研究设计,然后进行湖南和安徽的调研,以确保课题研究的质量。建议课题研究要提高调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立足为社会服务,同时拓宽国际视野,增加国际范围内的比较研究和个案研究。

王京生教授认为本课题选题准确、设计合理,能够敏锐观察到目前大学生的生源状况和就业现状,将学术理论研究和社会应用研究相结合,为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高校发展提供实践依据,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详实的第一手资料。由于课题涉及到叁个省份,共取研究样本6000份,样本量较大,各省负责人要切实做好骨干调研员的培训工作。建议在取样时做好深入访谈工作,以能准确反映当代大学毕业生的工作和生活状况,并在调研中适当关注大学毕业生的创业体验。

曲连坤研究员提出以下建议:首先,课题紧密结合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实问题,这种现象的出现固然有大学生自身的主观思想意识问题,更多的是大学的教育制度失误和国家经济结构发展不合理造成的,所以要切实了解我国该领域研究现状,为进一步规划本研究的目标服务。其次,既然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是生源为农村的大学毕业生,建议在调研过程中不但要关注工作在城市的大学毕业生,也要密切关注回乡创业的大学生人群,如“大学生村官”、“特岗教师”等的工作生活状况,我们的调查研究要为政府和社会服务。

鉴于评议专_x0008_家的建议和该课题研究探索大学生就业多元化的成功例证的要求,该课题组拟首先在河北省增加“大学生村官”以及“特岗教师”生活工作状况的相关研究。

来源: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责编:张湘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