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6日上午国家一般课题“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动的社会分层案例研究”(批准号:叠滨础110061)课题组在其直属科研管理部门(厦门大学社科处)副处长陈武元教授的提议和组织下,在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会议室进行了开题。参与此次开题活动的组外专_x0008_家有:龙岩学院院长李泽彧教授,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史秋衡教授,高等教育理论研究所博士生导师别敦荣教授,以及教育心理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林金辉教授。与会的课题组主要成员有:杜海林、郑晖阁、刘莹、宫毅敏、洪文建、杨珍、叶爱珍。与会的其他成员有:任艳青、陈占芳、廖莉萍等人。
课题负责人武毅英教授,向与会的评议专_x0008_家、课题组成员和其他参与者简要汇报了课题申请、立项、分工以及经费分配的基本情况,然后由课题组的主要成员分别汇报各子课题拟将开展的工作,包括研究思路、内容、重点、难点、创新点、预期成果以及调研的方法和手段等。
该课题采取思辨研究与经验研究相统一,历史方法与比较方法相协同,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等方法,对六个部分内容展开了研究。首先,在前两个部分,该课题对研究相关的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提出了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对国内外对于社会分层、社会流动与教育和就业关系的相关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梳理。其次,采用实证研究和比较分析法探寻不同类型、层次、科类院校毕业生行业与区域流动的社会分层现状与问题,深入分析多学科视野中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动与社会分层的机理及原因。再次,总结和归纳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动形成社会分层的深度影响及趋势分析。最后,提出结论与对策。
评议专_x0008_家对课题汇报内容进行审议、质询并对其实施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若干建议。
1.课题选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社会流动是研究社会阶层结构分化的量变过程,社会分层是描述社会阶层结构分化的质变过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流动作为社会流动的特殊形态_x0008__x0008_之一,在社会转型加快、经济波动明显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对社会阶层内部结构的分化具有显着的作用与影响。该研究以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行业和区域流动为切入点,选择若干案例,从多学科视角分门别类地考察毕业生的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向上或向下流动)对社会阶层结构分化的影响和差异,以及毕业生就业流动与社会分层_x0008__x0008_之间的内在关系与机理,选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2.课题设计新颖,思路清晰,论证充分,有明显的创新性与前瞻性。该课题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动与社会分层结合起来研究探究其内在的关系并透过其表象进一步探究高等教育社会分层的功能与机理,其设计相当新颖,思路也很清晰,从学术研究的角度看具有明显的创新性和前瞻性。此外,课题拟分层、分类、分专_x0008_业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动与社会分层的关系、影响、差异进行实证研究,这一方面可以避免纯理论研究的缺陷,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实地调研和资金节约,显示了该研究方案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3.研究基础扎实,组织有条不紊,经费分配适当,人员结构合理,实施方案可行。该课题是一项承上启下的研究,是继前一个相关课题《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向对人力资源配的作用与影响》的后续研究,因此研究基础扎实,资料积累丰富。此外,课题组长长期从事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的科研与教学工作,有丰富的课题研究经验和很强的课题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曾多次主持过省部级以上课题,已发表和出版了多篇、部有关大学生就业方面的论着;其他课题组成员也都年富力强,其学历、职称、年龄结构较为合理,完全能够胜任该项课题的研究工作。
4.专_x0008_家组建议:(1)案例研究的范围可以再缩小一些,以便突出重点,因此选择的样本和案例要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2)要从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动与社会分层的关系中尽可能挖掘一些具有规律性的东西;(3)有条件的话,后续研究还可对国内、国外同类型大学、同一学历层次毕业生以及同类专_x0008_业毕业生在就业流动与社会分层方面的案例研究与比较。
来源: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