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

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2011年度国家一般课题开题报告_x0008__x0008_之八:中高职教育职业能力培养有效衔接研究与实践

2013年01月10日14:43

2011年9月28日,在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召开了国家一般课题“中高职教育职业能力培养有效衔接研究与实践”(批准号:叠闯础110081)开题报告会。参加开题报告会的专_x0008_家有广东省教育发展研究与评估中心主任曹志超、中山大学教授冯增俊、广州大学教授杨运鑫、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教授级高工刘奕华、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教授邹德军,课题组成员及相关专_x0008_业教师及人员参加了此次会议。

基于职业能力的中职和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研究对建立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都具有重要意义。该课题首先在系统理论的基础上,研究中高职有效衔接的概念、原则与方法结合点及逻辑关系,研究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标准的衔接,提出了指导创新专_x0008_业能力培养的梯度模型,并建立典型专_x0008_业的职业能力标准。其次,研究中高职有效衔接的课程标准原则,指导建立中高职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再次,构建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最后,该课题对建立的创新型专_x0008_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实践探索。

评议专_x0008_家组一致认为该课题开题报告内容详实,课题目标明确,研究方法可行,研究进度安排合理,预期研究目标恰当。课题研究立意新颖,符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着眼创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出中高职教育的职业能力有效衔接研究与实践,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课题研究方案重视在分析行业、公司发展现状与趋势,以及对人才需求类型、层次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行业与职业资格要求提出了若干专_x0008_业人才培养目标体系,形成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方案,并在中职和高职两种层次的多个教学单位实施。同时,课题在设计上重视比较研究及中高职衔接的职教理论研究,并将这些成果运用于人才培养方案。从课题的开题报告中看出,课题的研究中注意明晰了行业技能人才职业关键能力层次递升与中高职职业能力的关系以及中高职职业能力培养的关联性、延续性;重视建立中高职有效衔接的课程标准原则,构建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模块化课程体系。课题研究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方法可行、研究重点突出,在实施中重视实验与研究结合,中外研究结合,中职与高职实验结合。课题组织有序,分工明确,为课题的顺利展开创造了客观条件。课题组成员结构合理、素质较高,重视把职业教育研究者、专_x0008_业教师及行业公司人员的结合,国内与国外专_x0008_家的结合,有较强的研究能力。

鉴于课题实施中调研对象略显不足,建议增加对往届毕业生的问卷调查。同时,建议加强研究领导,结合学院发展,建构有深度的能力为本的发展体系,形成职教发展品牌。

专_x0008_家组经听取开题报告及充分讨论,认为该课题方案有较好可行性,同意课题开题。

来源: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责编:张湘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