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23日下午,华南理工大学社科处在华南理工大学博士后公寓(临时办公楼)第一会议室组织召开了国家一般课题“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定位实证研究”(批准号:叠滨础110067)开题报告会。开题报告会由华南理工大学社科处马卫华处长组织,由华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院长、评议专_x0008_家组组长李盛兵教授主持,广东省教育厅杨军研究员、金正林研究员,华南理工大学李正教授作为专_x0008_家参加了开题报告会。课题组负责人向兴华,课题组成员赵庆年、陈然、杜娟参加了开题报告会。华南理工大学社科处李石勇科长出席了开题报告会。华南理工大学部分院所的师生旁听了开题报告会。报告会首先由课题组负责人向兴华做了开题报告,围绕课题研究的可行性、课题研究内容、课题研究思路、课题研究方法、课题研究进展、课题预期成果以及课题经费分配等内容,专_x0008_家和课题组成员进行了深入讨论,并就以上一些问题提出了对今后研究十分有价值的意见与建议。
该课题先从“985工程”高校、“211工程”高校和一般地方本科高校叁个维度对高校的类型定位、科类定位、发展水平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服务面向定位等进行考察,揭示定位问题及其程度和导致问题的原因,然后,再从高校类型定位、科类定位、发展水平定位、办学层次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服务面向定位、发展规模定位和办学特色定位等方面对高校定位进行理性思考。最终,针对高校定位问题,就如何改进高校定位进行了探讨。该课题研究一方面为政府管理部门指导高等教育实践服务,另一方面也能为高校发展提供服务。
评议专_x0008_家认为高等教育功能分化是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的必然趋势,在这个过程中出现高校定位不清、发展趋同、特色不突出等问题也是难以避免的,关键在于如何从理论上将其阐述清楚,在实践上提出切实可行的战略举措。评议专_x0008_家认为,课题组对该课题研究思路清晰,内容妥当,方法可行;课题组成员分工合理,实施步骤与进展安排适当,预期成果和创新可以实现;课题负责人长期从事高校发展规划工作,对高校定位工作十分熟悉,课题组其他成员有的长期从事高等教育理论研究,有的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工作,前期研究有一定基础,目前又掌握国内外的一些相关研究前沿资料,有能力完成这项研究。
同时,评议专_x0008_家也对课题的研究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一是建议理清本研究的理论依据。恰当的理论基础是搞好本研究的前提,也是研究成果的重要导向,甚至影响到该研究能否成功。二是在研究内容方面,可以适当拓展到高校分类研究,因为分类与定位密切相关,而且目前确实存在着因分类不科学而导致定位问题。分类问题不搞好,定位也不可能搞好。建议增加广东省和几所高校(包括高职高专_x0008_)作为案例进行研究。叁是要特别关注高校定位的负面作用,不能因强调定位的积极作用而忽视定位的负面影响,要全面客观地对高校定位的价值进行理性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尽量回避定位带来的消极因素,最大限度地发挥定位的积极因素。四是就目前的研究分工和预期成果来看,尚无法构成专_x0008_着的框架体系,建议将预期研究成果作为专_x0008_着的核心内容来构建专_x0008_着的框架,并在此框架下进行细分工。这样会使整个研究更加系统化,各部分内容_x0008__x0008_之间的逻辑关系也会更加紧密,避免将研究成果拼凑成专_x0008_着的现象。建议吸收政府管理部门人员参加课题研究工作。五是要充分借鉴现有研究成果,包括采用比较研究方法,尽可能借鉴一些国外的研究成果为我所用。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全盘吸收,要在新的认识基础上,利用已有成果再创新。建议能够建立一套新的高校分类标准。
经过专_x0008_家评议,评议专_x0008_家组认为,该研究可行,课题组有能力完成这项研究,同意开展研究。
来源: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