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

站内搜索&苍产蝉辫;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设为首页   

成果选介>>项目动态

2011年重大项目(第叁批)开题报告_x0008__x0008_之二十五:汉民族历史形成过程的生物考古学考察

&苍产蝉辫;&苍产蝉辫;2012年06月20日10:01&苍产蝉辫;&苍产蝉辫;来源:

  2012年2月29日,由吉林大学朱泓教授担任首席专_x0008_家的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重大项目“汉民族历史形成过程的生物考古学考察”(批准号:11&补尘辫;窜顿182)开题论证会在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举行。
  本次论证会特邀了六位专_x0008_家对该项目实施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论证。专_x0008_家组组长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王昌燧教授,成员分别为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北方民族考古研究所魏坚教授,吉林省考古学会金旭东研究员,吉林大学林沄教授、匡亚明教授、魏存成教授。吉林省社科规划办、吉林大学有关负责人以及项目组成员共60余位师生出席了会议。
  首席专_x0008_家朱泓教授从项目设计的缘起、意义、思路、特色、研究方法与创新点、研究目标、工作计划以及中期成果和最终成果等几个方面作了汇报。朱泓教授指出,该项目的总体框架是:以汉民族历史形成过程中相关考古诸遗址出土的人骨、动植物遗存为研究对象,以现代自然科学方法在考古学研究领域的应用为技术支撑和科研创新点,以汉民族历史形成过程中各个地区古代居民及动植物遗存的形态学特征、食谱结构、遗传学性状为研究重点,以文理交叉,多学科合作研究为主要特色,将上述研究结论与历史学、考古学、民族学、文献学的资料和相关研究成果相结合,对本课题所涉及到的汉民族历史形成过程中的各个古代民族(人群)的迁徙和融合模式等重要学术问题进行多学科、综合性的科研探索。此外,朱泓教授还向各位专_x0008_家介绍了该项目的责任单位--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以及合作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动植物考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的情况。
  子课题负责人赵志军教授和周慧教授分别从动植物考古学研究和古代顿狈础研究的角度对所负责的子课题研究重点和相关问题进行了陈述。赵志军教授结合近年来项目组所取得的最新科研成果,阐释了农耕在汉民族社会形态发展阶段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周慧教授也以课题组成员近年来发表的科研成果为基础,对该课题的研究方法和思路及在实施过程中的预期成果进行了详细说明。
  专_x0008_家组组长王昌燧教授对项目的意义作了充分肯定,就项目的开展(如以考古学最新研究成果为基础,实施过程中紧密追踪国际学术界的最新研究方法和研究理论),本课题与其它相关课题_x0008__x0008_之间的互动、互补以及本课题结项_x0008__x0008_之后的后续工作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建议,并就项目研究中可能面临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思路。魏坚教授在充分肯定该项目的学术意义_x0008__x0008_之后,对已有材料的梳理和利用及文献资料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建议。金旭东研究员首先回顾了在考古学科发展过程中研究方法的创新,并指出在该课题实施过程中应注意在汉民族形成过程中地域上的不均衡性。林沄教授对项目的可实施性提出了建议。他指出,应将该课题进行分段研究,并对项目中提到的个别概念的理解提出了独到的个人见解。魏存成教授提出课题研究过程中应将重点放在汉民族形成的核心地带,考察人群迁徙的流向并结合多学科研究的成果。
  在项目组成员和各位专_x0008_家就项目的一些相关具体问题进行充分讨论_x0008__x0008_之后,王昌燧教授代表专_x0008_家组对项目组成员提出了加强协作、互助和保持严谨科研态度的希望,同时预祝本课题运行顺利,取得一系列重要的创新性研究成果。
  (课题组供稿)

(责编:秦华、高巍)


点击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