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4日,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重大项目“百年中国古籍整理与古文献学科发展研究(1911-2011)”(批准号:11&补尘辫;窜顿109)开题论证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
出席开题会的专_x0008_家有清华大学傅璇琮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陈祖武教授,高校古籍整理工作委员会安平秋教授,北京大学孙钦善教授,《文献》杂志常务副主编张廷银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韩震教授等。课题组核心成员和北京师范大学古籍与传统文化研究院部分师生参加了会议。
首席专_x0008_家周少川教授向与会领导和专_x0008_家详细汇报了课题的总体框架与思路、基本内容、预期目标与创新、研究意义。从梳理古籍整理与古文献学科百年发展的学术历程、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推进古籍整理与古文献学的理论建设,为提升古籍整理的整体水平提供方法论指导和促进古文献学研究,以及对文化传承和建设的战略谋划等多方面,阐述了本课题研究的重要价值和意义。本课题将分为民国卷、新中国前30年卷、改革开放新时期卷、总论卷、古籍整理书目和古文献学书目等五个子课题展开研究。基本内容贯穿百年古籍整理工作发展和古文献学科发展这两条主线,涵盖历史、方法论、基本理论、学科理论等四个层面。周少川教授还向专_x0008_家组汇报了项目立项后课题组对评标专_x0008_家综合意见的接纳和对课题研究方案的完善。
子课题负责人中国人民大学牛润珍教授,安徽大学诸伟奇教授,河南师范大学王记录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汝企和教授、张升教授、毛瑞方讲师,也分别介绍了各子课题的思路、前期工作和研究重点。
专_x0008_家评议组认真听取了课题组的汇报,认为本课题是一个对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中华文化起重要作用的重大项目,在古文献学研究和学科建设、古籍整理方法和理论总结以及学术史研究等方面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充分肯定了课题的总体设计、特色、研究思路和团队构成,同时也对研究工作提出了中肯的建设性意见。
傅璇琮教授指出,古籍整理是继承、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做好历史的叙述和探索,本课题将古籍整理和古文献学科的发展结合起来研究,独具特色。孙钦善教授希望课题组要进一步结合现实状况进行研究,在总结经验时要注意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教训。安平秋教授认为课题设计符合社会发展实际,具有开创性意义。希望在资料的搜集上拓展范围,除收集出版的着作和期刊论文外,还要关注一些工作简报和内部资料;在热点问题的辨析上要关注近些年有关古籍整理和古文献学的新热点,在理论总结上应反映前沿的理论认识,可以召开各种专_x0008_题的小型座谈会或访问相关学者,以掌握最新成果。陈祖武教授认为立项几个月来,研究方案经课题组不断完善,有了相当大的提高;开题报告务实、可信,可以按此构想实施项目研究。课题的研究意义十分重大,难度也很大,希望课题组在研究过程中要有史家的视野和情怀,还要有史家的责任和担当。对于少数民族古籍的整理,课题组要主动和国家民委联系,征求其意见,取得帮助。张廷银研究员提出,课题研究有一定的周期,在这一周期中古籍整理与古文献学又有新动态,是否可以把研究下限从2011年继续延伸。韩震教授指出本课题在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民族自信心等方面的积极意义,同时希望课题组在研究过程中开阔视野、目光远大,不限于百年、不限于中国,并注重理论方面的研究与总结。课题组成员与专_x0008_家们就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沟通。
最后,周少川教授代表课题组感谢与会专_x0008_家提出的宝贵建议,表示课题组将认真总结、吸收专_x0008_家提出的意见,进一步优化研究方案,按照《立项通知书》的要求,高质量地完成课题任务。
(责编:秦华、陈叶军)
纪念清华简入藏暨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成立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