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9日,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重大项目“《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理论批评文库》编纂与研究”(批准号:11&补尘辫;窜顿124)开题论证会在新疆师范大学举行。来自北京、内蒙古、福建、吉林、四川、贵州、新疆等地科研单位及高校的专_x0008_家学者和项目组成员50余人出席会议。
项目首席专_x0008_家王佑夫教授从项目的背景、目标、研究内容、团队组成、存在的困难等向出席开题论证会的专_x0008_家作了报告。他指出,作为中国文学理论批评一翼的少数民族文学理论批评,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语种多样,形态多样,独具民族特色。自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一些学者就进入这一领域,拓荒耕耘,挖掘整理,探讨研究,陆续出版了一些多民族集合的和单一民族的文论选本及研究专_x0008_着,但仍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憾和研究空白,远未能反映我国少数民族文学理论批评的实际。本项目在此基础上,吸收最新学术成果,以10卷_x0008__x0008_之巨,首次就我国已经消亡和现有55个少数民族自古迄今口头与书面、汉语与民语文学理论批评进行全面系统整理与研究,是当代学术发展_x0008__x0008_之必然,民族文化建设_x0008__x0008_之必需。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学理论批评新体系,繁荣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与研究、推动少数民族文学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基本理论文献。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尹虎彬研究员对该项目作了高度评价。他指出该项目在少数民族文学中是具有学科意义的重大项目,是中国多民族文学的一块奠基石。这是一项全方位、多角度、系统化、举国协作的综合性工程。它涵盖了口头传统、书写文献多语种、多文化的历史内容,难度非常大。通过这个项目,可能会使更多经典的、具有世界意义的、带有突破性的文献被挖掘、整理、研究出来。项目经过首席专_x0008_家精心策划,编纂体例新颖。尤其对口传史诗的理论成果的重视,是一个突破,将会开辟一个创新领域。
福建师范大学席扬教授指出,自八十年代以来,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有一个问题,就是零散,而且资料收集、整理、出版经典化不足,这个项目就是一个奠基性的工作。这套书籍的编纂将对中国文论谱系的构成与完善发挥重大的作用,也就是中国文论不仅涵盖汉族,还是五十五个少数民族,尤其是这些长期有自己语言与文字的民族的文字典籍,我们确实应该整理出来,加入到民族文化的系统构成中去。建议认真确立选文经典性与原创性标准,处理好当代意识与历史真实的关系,注意历史文献的校勘和研究的新颖性和独特性,并期待通过这个文库的编纂与研究,出版《中华文论史》,把五十六个民族的文论按历史发展阶段进行编排。
内蒙古师范大学扎格尔教授说,该项目研究队伍整合了国内科研院所及高校多民族的少数民族文学理论批评研究的人才,使项目的学术水平得到了保证。更重要的是组成了一个老中青相结合的团队,培养了一个研究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理论批评的人才梯队,除了学术意义,还有战略意义。“文库”总的体例安排及编写原则清楚明确,最好每个分卷召开一些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研讨会,再制订一个编写细纲,统一标准、统一体例。民文卷的汉语翻译要组织高水平的人员参加,要注意翻译的准确性。
新疆地方志编委会钟兴麒编审认为项目的总体设想好。王佑夫老师自上世纪80年代初,就在中国各族群文学理论的园地里耕耘,成果丰硕,积累厚实;项目组其他专_x0008_家,也都学有所长,一定能团结合作,实现预定目标。他阐述了项目的完成对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的重大意义。
新疆文联原党组书记刘宾研究员指出,首先,翻译是一个很重要的研究部分,翻译量非常大。中国几个突厥语民族的古代文论,翻译较为繁杂。例如,察合台文的东西就要考虑到察合台语的翻译形态。第二,维、哈、柯文单独一卷可能是不够的,需要做一些调整,可单独立卷,因为它们各自的当代文学批评内容丰富。第叁,对于跨界民族存在着大量的非常复杂的文学关系,文化关系,很难解解决,希望给予充分的考虑。如果这类问题得到突破,那么这一项目比我们所认识到的意义更大,学术价值更高。第四,有些民族的文论需要实地调查,如裕固族和撒拉族,塔塔尔族,俄罗斯族等,需要从民族文学的继承和文学资源的共享进行研究。
新疆师范大学原校长阿扎提·苏里坦教授说,该项目申报成功,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说明我们国家已经关注了这些领域,因为我们的人力,财力和以前相比都有很大不一样了。项目虽然内容庞大,工作非常艰辛,但相信在王佑夫教授带领下,一定会取得圆满成功。新疆的民族包括跨境民族,一些着名文论家,书面的东西很多,其族属问题要弄明白。比如纳瓦伊,我们不能总是绕过去。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就是学术上的一大突破。对于民语汉译的翻译队伍,一定要加强,要组织好。
中央民族大学李红雨教授、新疆社会科学院刘国防研究员、新疆师范大学王星汉教授、迪木拉提·奥迈尔教授、拜斯尔·阿不力米提教授等就项目的研究意义、可行性、研究方法和预期目标等谈了意见,一致认为这一项目选题好,意义重大,内容丰满,目标明确,针对性强,符合少数民族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需要。并积极为项目的研究进程献计献策。贵州民族学院王子尧教授和中国朝鲜族少年报社总编辑、一级作家金学泉编审分别就彝族和朝鲜族文论的翻译与研究交流了经验。
(责编:秦华、陈叶军)
纪念清华简入藏暨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成立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