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18日,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重大项目“百年来欧美文学中国化进程研究”(批准号:11&补尘辫;窜顿136)开题报告会在北京举行。出席本次开题报告会的专_x0008_家有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吴元迈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陈众议研究员、陆建德研究员、韩耀成研究员,北京大学刘意青教授、王一川教授、申丹教授、张冰教授,华东师范大学陈建华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刘洪涛教授,南开大学王立新教授等。来自东北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大连大学等高校的课题组成员参会。
项目首席专_x0008_家刘建军教授就课题研究背景、学理构成、编写设想、编写原则、具体分工和工作日程等情况向专_x0008_家们作了全面的介绍。课题组认为,“欧美文学的中国化进程”主要是指欧美文学观念、作家作品和大量文学现象译介到中国过程中,被中国人所知晓、所理解和所接受并成为中国文学现代元素的历史进程。而欧美文学的中国化进程,伴随着近现代中国社会历史进程及文化转型发生发展,自觉或不自觉地围绕着中国的现代化“叁步走进程”而进入中国并为中国人民所接受和改造的。课题主要工作是要将过去已有实践层面的研究成果提升到理论层面,厘清百年来我国外国文学界对西方文学研究的贡献,改变中国文化语境下对“西方文学”的认识方式,进行总体性的文化影响与文学基础理论创新。课题设定的研究目标是,在考察欧美文学百年来进入中国的“中国化”规律基础上,在理论上重新定义“中国的西方文学”的性质以及试图构建今天中国特色的西方文学研究新形态。
与会专_x0008_家肯定了课题组已有研究基础和对课题研究的总体设计。对项目研究中以问题为导向,分阶段围绕时代的主题,紧扣标志性事件,抓住主要话语寻求重大问题给予回答和阐释的研究思路给予充分认可。评议组专_x0008_家围绕欧美文学进入中国历程中若干重大问题进行广泛的讨论。
首先是对欧美文学中国“化”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专_x0008_家们认为,这个课题的设立和设计充分结合了时代思潮和文化背景的考量。吴元迈提出要科学认识和把握欧美文学中国化命题,要注重对文学“化”的问题的特殊性说明。他强调对中国化的解释,离不开时代思潮发展趋势和当今世界文化状况影响。并勉励课题组要力争拿出第一流的研究成果来。韩耀成、刘意青等专_x0008_家认为,中国人在接受欧美文学的过程中,做了很多改写,这对中国现代文学的产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中国人也有非常强烈的自省和反思精神,恰恰是外来世界促进了我们的认识。
其次是讨论世界格局下的欧美文学进入中国的若干问题。陈众议、王一川、陈建华、申丹等专_x0008_家认为,要从中国文学发展的实际出发,将欧美文学进入中国的过程放在世界文明影响、欧美文化的强势背景下予以关照。同时坚持中国学者的批评立场。刘洪涛等专_x0008_家也强调,近代以来的世界文学体系有中心、边缘_x0008__x0008_之别。近代文学发展规律是从中心到边缘不断变动,不断冲突的关系。这样的研究才具有世界性的眼光。
第叁,与会专_x0008_家还畅言了各自对欧美文学进入中国的范式、规律的理解。陆建德研究员提出,从五四以前的翻译现象看,一些先行者更多具有的是本土的关怀,要反对以往研究中出现的那种简单的、二元对立的、本质主义的思维模式,要反思以往将中西完全对立的思维弊端。同时指出在注重问题深度探讨时要有更开阔的胸怀。最后,专_x0008_家组希望课题组能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把项目打造成精品_x0008__x0008_之作,为我国的外国文学研究和文化建设事业贡献力量。
课题组成员感到,本次开题报告会有叁个特点:一是课题研究组织形式富于创新。将开题和研究融为一体,开题会即为重大问题的研讨会。研究按历史阶段划分,以问题为研究内容,分解研究任务,在队伍构成上探索集体研讨与个性化写作相结合的研究模式;二是与会专_x0008_家层次高、研究领域覆盖面广。有来自外国文学、文艺理论、中国文学等领域的专_x0008_家及出版方面的专_x0008_家出席。叁是打破在首席专_x0008_家所在地举办开题报告会的常规,在名师云集的北京有利于邀请更多的学科专_x0008_家参会并提出宝贵意见。
(责编:陈叶军、秦华)
纪念清华简入藏暨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成立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