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4日,由南京大学杜骏飞教授担任首席专_x0008_家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网络游戏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与引导研究”(批准号:11&补尘辫;窜顿178)开题论证会在南京大学举行。
出席开题评审的专_x0008_家有: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金兼斌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方晓义教授、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王明生教授、张凤阳教授,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周晓虹教授、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朱庆华教授等。课题首席专_x0008_家以及项目各子课题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首席专_x0008_家杜骏飞教授首先作了项目开题报告。他围绕总体的课题设计和研究计划,从研究队伍、总体框架、基本内容、主要创新点和特色、子课题研究思路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汇报。该重大项目分为六个子课题:网络游戏产业影响力研究;网游内容及其对青少年的文化影响研究;参加网络游戏对青少年个体的发展影响研究;参与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群体的发展影响研究;青少年网游玩家“成瘾-脱瘾”的心理机制研究;网络游戏的引导与治理策略研究。该课题项目将秉持“创新思想、宁缺勿滥、唯真唯实、顶天立地&苍产蝉辫;”的研究理念,施行“多专_x0008_家对话、跨学科合作、跨方法证明、高效能生产”的研究策略,采用“统一调度、分层累进、数据共享、成果接力、按需配置、目标管理”的管理模式。对于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群体的影响或传播效果,该课题力求跳脱先验的价值判断,从中立客观的角度切入,系统梳理网络游戏在当代中国的发展脉络,深度解析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影响机制;从个体和群体两个层面研究青少年群体对网络游戏的接触与参与,从传播学、公共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学科角度切入,探求社会环境、社会文化与青少年玩家_x0008__x0008_之间的互动关系,改变以往研究各自为阵、彼此隔阂的状况,形成一套具有可操作价值的网络游戏引导策略。
在听取课题汇报_x0008__x0008_之后,评审专_x0008_家组充分肯定了项目的意义,高度评价了课题论证设计的思路,并提出了富有建设性和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周晓虹教授肯定了“网络游戏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与引导研究”课题富有理论及实践价值,研究思路清晰,成员分工合理。他认为,本课题在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教育学及公共政策研究等领域均可对现实问题作出重要回应。
王明生教授提出课题组需要抓住若干重点突破研究,研究成果宜精不宜泛;鉴于该重大项目的跨学科、跨地域属性,可通过建立课题组网络平台的形式促进参与成员的交流与课题组信息的共享。
朱庆华教授充分肯定了课题组不对网游影响作价值预判的研究视角,同时也建议课题组加强应用研究,并对课题所采用的内容分析法、德尔菲法等具体研究方法作了指导。
方晓义教授认为课题组提出的“线上-线下”及“个体-群体”的研究思路颇为新颖,但也指出课题组要特别注意促进跨学科专_x0008_家团队的融合,同时,通过对课题研究领域已有文献的深入研究抓住研究亮点,在取样等具体研究方法上进一步细化。
张凤阳教授认为,对于网络游戏的判断要放在现代性的视野中,这种现代性的视野便是个体的归属感。由于在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中,个体失去了传统意义上的归属,就会倾向于在虚拟社区中寻求新的情感归属,这就是当前网络游戏问题的现代性背景。并提出,可以分析在网络游戏使用上的城乡差异、性别差异,以及不同年龄段的差异。
金兼斌教授总结了评审意见,对课题组研究计划及相关设计给予了全面积极的回应,并综合各位评审专_x0008_家的意见,就开题报告部分细节提出了调整建议。建议指出,在课题的立意上,不仅要关注网络游戏的负面影响,还要关注正面影响;课题的目标应该是有限目标,重在突出创新性;课题的设计要以“影响”和“引导”作为核心关键词,各个子课题_x0008__x0008_之间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在课题的学科组织上要做到学科_x0008__x0008_之间的有机融合。
课题组成员认真听取了与会专_x0008_家学者的评议和意见,并与专_x0008_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交流。课题负责人杜骏飞教授代表课题组向各位专_x0008_家致谢,并表示将以高度负责的精神,进一步完善课题的研究设计,确保高质量完成课题研究任务,形成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的研究成果,为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做出自己的贡献。
(课题组供稿)
(责编:秦华、陈叶军)
纪念清华简入藏暨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成立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