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9日,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柴晓明研究员担任首席专_x0008_家的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重大项目“大遗址保护行动跟踪研究”开题论证会在京举行。来自国家文物局、国家发改委规划司、国务院参事室、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河南省文物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新疆文物古迹保护中心、人民日报社、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等单位的专_x0008_家学者、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相关领导、课题组全体成员共40余人参加了本次开题会。
首席专_x0008_家柴晓明研究员向与会专_x0008_家汇报了课题开展背景、主要研究设想及已经开展的工作。课题主要目的是在对大遗址保护理论、政策和实践进行阶段性回顾总结和评价的基础上,开展跨学科综合研究,重点在于构建大遗址保护的理论框架,完善大遗址保护管理体系,探讨大遗址与经济社会发展、文化建设的关系等。
柴晓明研究员认为,目前大遗址保护在法规体系、规划管理、资金使用和与相关政策衔接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本课题将采用跨学科综合研究方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突破文物行业局限,与相关部门展开深层次对话,促进大遗址保护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进而实现大遗址保护从实践探索到理论指导转变,从项目保护到制度保护模式改变,从文物行业保护为主到社会保护为主转变。
课题执行负责人于冰受首席专_x0008_家委托,代表各子课题从课题的总体框架、研究内容、技术路线与方法、难点与创新点、预期成果、组织实施等方面向各位专_x0008_家做了汇报。
与会专_x0008_家对本课题的研究价值、子课题的设计、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案等均给予了充分肯定。一致认为,在当前形势下对大遗址保护的理论和实践进行系统总结、回顾和分析,并提出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和政策建议,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有助于促进大遗址有关交叉学科的发展,有助于文物行业内部的交流沟通,推动宏观决策与基层文物工作者的互动,同时有助于增进整个社会对大遗址保护的共识,促进大遗址保护与社会发展互动与融合。同时,专_x0008_家就大遗址保护理论框架、保护模式、保护规划、保护管理、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典型案例的选择等展开了充分讨论,纷纷为课题的实施献计献策。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于大遗址保护的理论框架问题。建议从大遗址理论探源、保护和利用叁方面展开。理论探源一定要把概念搞清楚,要用量化统计来支持,只有厘清大遗址的概念,才能建立具有逻辑性的理论,课题研究一定要从学理研究的角度对大遗址进行界定和规范性表述。
二、对于大遗址保护模式问题。建议对大遗址保护的不同模式进行梳理,除了考古遗址公园、遗址片区以外,应增加大遗址生态博物馆或者生态保护区的理念,遗址博物馆是非常重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实践模式。大遗址保护要注重原生态保护、活态保护、自我保护,同时尽可能保留大遗址传承发展过程中的附加信息。
叁、对于大遗址保护规划问题。有专_x0008_家提出,能否建立全国层面的大遗址保护网络规划,以县域为基本单元,以古城作为核心,与自然保护、镇村规划结合形成一个体系;在县一级实行多规合一,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主,统筹协调,将文物、自然、经济、城乡建设等多种规划需求在一套规划内统一编制,协调实施。目前一些大遗址的规划相对较为滞后,影响了保护工作的开展,其中涉及到了一些部门_x0008__x0008_之间管理交叉的问题,希望课题从管理角度给出办法和对策。
四、对于大遗址保护管理问题。建议首先要建立大遗址保护基础数据库,其次要有一个系统的报告体系,如财务报告、执行进度、实施效果等,课题不仅要跟踪大遗址保护项目的完成情况,也要注意其规划、投资完成以后的运作情况。
五、对于大遗址保护目前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主要焦点在于大遗址保护涉及的土地和人口问题,建议将大遗址进行清晰分类,分别提出对策。课题提出的政策需求要明确,资金需求方面应提出测算标准,对资金使用、监测、评估、绩效考核等都要有明确标准,便于决策部门吸纳。
六、对于典型案例选择问题。要从课题研究的不同角度全面选择典型案例,既要选择列入“十一五”和“十二五”专_x0008_项规划中的大遗址,也要选择一些没有列入专_x0008_项规划的遗址进行考察调研,建议增加一些尚未开展保护的遗址进行横向比较。
此外,专_x0008_家们还就考古工作在大遗址保护中的重要作用、保护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大遗址保护与文化多样性的关系等问题提出了宝贵建议,并提出课题研究要理论和实践并重,要将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紧密结合,使最终的结论和政策建议更符合实际需要。
最后,柴晓明研究员做总结发言,对各位专_x0008_家学者表示感谢。同时指出,专_x0008_家们的意见和建议对课题组进一步开阔研究视野、明确研究思路、丰富研究内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课题组将在下一步工作中具体落实。希望各位专_x0008_家学者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继续给予支持和帮助。
(课题组供稿)
(责编:秦华)
纪念清华简入藏暨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成立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举行